“自天地大变,此方湮没几绝,间一存者,以自宝,是岂制方本意。”东晋时期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的自序中如是说。
约1700多年后的2015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证书。
屠呦呦在演讲中提及:“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面对世界性的疟疾难题,流传千载的中国古代医书,给了现代科研人员以关键的启示。如今,在罗浮山周边,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隐藏的中医药密码,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肘后备急方》解读罗浮山中医密码。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葛洪炼丹撰药方,一片仁心传千载
道教名山罗浮山,相传由一对“龙二代”以情交融,结合而成:东海龙王之女青龙三公主与南海龙王之子小黄龙互生爱慕,以双方躯体合和为罗浮山脉。后来这座山又被称为“天下第七洞天,第三十一泉源福地”,山脉纵横绵延1500里,高空俯瞰似千瓣莲花。
魏晋时,一位“神人”的到来打破了罗浮山的千载空寂。
葛洪,幼时家贫而好学,拜从祖父葛玄弟子郑隐为师,修习炼丹之法。为躲避战乱,葛洪常居南方,寻觅丹药途中,受广州刺史挽留,前往罗浮山炼丹。自此寻山路,觅古方,“悠闲静养,勤奋著书。”据《晋书》记载,葛洪由于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并撰《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也即《肘后备急方》)四卷。
在葛洪的《抱朴子》中,可以找到这样的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以《中国科学技术史》闻名的李约瑟称葛洪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炼金术士”。实际上,葛洪在《抱朴子》的《仙药篇》中,还记载了众多中草药的别名、生长环境、特征、性能和用法等,使之成为一份中国早期的药物学论著。他还整理民间验方、秘方,写成便携式的《肘后备急方》。
在这本书中,葛洪强调药物不在贵而在疗效,在很好地治病救人的同时还要让穷苦人也能用得起,堪称公众医疗服务的典范。用他在《肘后备急方》中自己的话说,“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则侯之仁斯民也,岂直一方书而已乎?方之出,乃吾仁心之发见者也”。
正是这种“仁心”促使葛洪一方面在炼丹修道中注意千种草药的不同效用,另一方面在日常起居中留心群众的种种病患——其中就包括世界医学历史上被首次记载的天花与恙虫病。
深山草地见沙虱,记载岭南医病药
在诸多疾病中,“急病”,也就是急性传染病,在葛洪那里得到格外的注意。
“《肘后备急方》书面意思就是常常备在肘后、带在身边的应急书。”惠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刘庆荣边比划边介绍,中医经典是当代中医发展的源泉,《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在治疗方药、针灸、外治等方面都具有开创之功,对天花、恙虫病、脚气病以及恙螨等的描述都属于首创。
在《肘后备急方》中,葛洪在观察到天花的同时,还注意到患过天花的人可以终生免疫,刘庆荣表示,这都是葛洪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秘诀,包括在炼丹过程中,葛洪也发现了药石疗效的转变,并将化学合成的过程写入著作。
在刘庆荣看来,《肘后备急方》对当下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书中很多简便易得的治疗方法,应予以重视和深入挖掘。如以青蒿治疗疟疾“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也是长期经验积累所得的珍贵结论;其二,可以借以了解岭南地区疾病谱系,“流行病、传染病都有地域性,南方与北方不同,岭南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三,是道地药材的使用上,《肘后备急方》是葛洪在罗浮山周边区域不断总结、提炼的成果,从医到药的使用,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屠呦呦教授的老同事、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副院长杨保华说,葛洪在中医药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研究成果非常值得研究和继承。葛洪在罗浮山采药、炼丹、为民治病,很多著作也在此完成,特别是他的《肘后备急方》影响深远。
九九归天馈赠多,文化传承蔚成风
葛洪享年九九八十一岁,据史料记载其时“若睡而卒”,“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作为其生平著作最重要发生地的罗浮,至今仍受其馈赠良多。
葛洪研究中草药的遗迹在罗浮山保留不少。观源洞的药院,传说是他洗药小憩之所,还有洗药池、药槽、药臼等据说和他有关的遗存,甚至罗浮山一带的红翠鸟,也有别名为“捣药禽”。
在罗浮山周边,葛洪及其医书产生影响的例子数不胜数:采用葛洪原组方,由罗浮山百种草药研制而成的百草油成为游客必选药材;当地致力挖掘和传承艾灸文化,成立了博艾志愿服务队;罗浮山景区内纪念葛洪的青蒿园成为热门景点;罗浮山珍稀植物观光园已初步建成,预计9月初正式对外开放;百草园、葛洪博物馆、中草药博览园、葛洪药苑等各类载体接连上马,其中葛洪博物馆和即将召开的中医科学大会主会场主体工程于8月20日前完工;洞天药市两个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已经规划,在地方政府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罗浮山农户正在从事中草药材种植。
在传承葛洪文化方面,最为引人注意的葛洪博物馆里,参观者不仅可以通过VR虚拟现实望远镜,360度观察罗浮山有代表性的药用植物青蒿、艾、石菖蒲、金线莲、铁皮石斛、救必应、七叶一枝花、沉香、广藿香、两面针的生长环境和相关知识;还可以通过触摸平台,了解艾灸文化、艾灸原理,亲自“体验”艾灸治疗。馆里还建有葛洪国医体验馆,也会不定期邀请国医大师坐诊。
如今,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到罗浮山景区开展研学、户外拓展或学认中草药等活动。为进一步做好罗浮山中医药文化宣传,罗浮山管委会对景区内珍贵中草药植物进行了普查,并悬挂葫芦型的植物解说牌。
作为南药基地,罗浮山是中草药科学、养生医学等科学考察的良好场所。2011年,罗浮山成功入选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后,不久前又被广东省中医药局评为第8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目前,罗浮山风景区正全力争创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博罗县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黄水华建议,把中医药文化知识融入中学教材,培养孩子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同时,希望政府大力倡导“以老带新”的方式,组织开展相关学习班,让老中医将经验传授给年轻中医师。
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